凯时_凯时app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欢迎您! home.gif设为主页  home_favico.gif添加收藏

相关栏目

  热门
  杂志期刊




首页 信息内容
中国民营经济:“十五”期间的发展与创新
2009-07-02 10:29:50 来源: 作者:程路 【 】 浏览:3162次 评论:0
一、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在这五年里,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真正担当起了“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重任。
表现1: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推算:“九五”末期的2000年,我国内资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约为42.8%,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的比重约为12.6%,二者之和约占GDP的55%。到“十五”末期的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外商和港澳台经济比重约为 15%-16%,两者相加约占65%左右。
表现2: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净增7000万人。城镇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净增5700万人。而同期国有单位就业减少了约1500万人。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就业的比重,已经从 2000年的77.5%增加到2005年(预测)的84.1%。民营经济占城镇就业的比例从2000年的65%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75%以上。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不仅分担了国企“减员增效”的后顾之忧,而且吸纳了更多的新增劳动力。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就业问题的基本解决,也就没有社会的基本稳定。
表现3: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税收明显快于全国税收增长速度。在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60%,成为地方的财源主体。
表现4: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
“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328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6043亿美元(预计),增长3.6倍,年均增速35%。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的53.3%提高到2005年的77.4%。私营企业在外贸出口中的比例由2000年仅占1%提高到2005年1-9月份的14.6%。

二、民营经济实现理论创新
回顾“十五”期间民营经济的成长轨迹,我们发现: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路径图”,大体上是在沿着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和海外市场创新四个方向,不断地突破、前行,不断地伸展、壮大。它所呈现出的顽强生命力,令人赞叹,令人感慨。
在理论创新方面,以2002年的十六大为节点,过去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桎梏统统被砸碎,党在所有制理论方面的创新和突破逐步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法律和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民营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1年7月1日,在中央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著名的“七一”讲话。这篇讲话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为中共十六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比如:
——提出了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论,破除了简单化的公私对立论和把非公有制经济当作异己力量的观点;
—— 提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论,体现了对劳动价值论、社会财富和价值源泉以及剥削问题的新认识。从要素贡献及合法性的基点上评价收入,是我们在收入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只有尊重非劳动收入,才能调动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让合法的真正非劳动收入成为“阳光性”收入。强调评价任何经济范畴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具有合法性,而不再将法律之外的别的标准作为评价标准,这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思维方式上的重大拨乱反正;
——着眼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新概念,体现了看待阶级和阶层的新观点。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评价阶级和阶层的深层思想即生产力标准,破除了主要从生产关系高度看问题的流行观念,等等。
差不多一年半之后(2002年11月8日),中共十六大胜利召开。一些民营企业家评论说“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春天”。
——十六大强调“两个毫不动摇”,指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强调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社会阶层人士,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强调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强调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强调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等等。
可以说,以十六大为标志,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等问题统统被破除了,非公有制经济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都获得了与其贡献相适应的认同,民营经济发展的道路
Tags: 责任编辑:ander
】【打印繁体】【推荐】【举报】【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黄孟复强调:民营企业家.. 下一篇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十..

版权所有: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本站注册域名:www.gdmyfz.com 技术支持:7153
Copyright © http://www.gdm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26147号
联系我们广告联系招聘信息网上调查网站导航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