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广东省的民营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广东经济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其中原因给人们怎样的启示?
为此,本刊推出专题《广东民营经济生存状况与全面提升》,帮助读者梳理十六大以来广东民营经济基本生存状况及发展思路。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工商联九届四次执委会上,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如是说:“2005年,全国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发展态势,而广东是全国民营经济的排头兵。” 来自省中小企业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8%,比2002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总量翻了一番多。到去年11月末,广东共有个体私营企业272.8万户,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7178.6亿元,私营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额均居全国第一位。
五家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十五”期间广东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最为迅猛,占全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14.77%,一举超越山东、江苏跃居榜首。
广东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广东民营企业经历了起步、快速、稳定发展的三个阶段,1978年广东改革开放到1992年属于起步阶段。调查显示,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占 22.32%;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为重要标志,广东的民营企业进入快速发展的第二阶段。调查显示,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有近40%的;到了1998年,整个市场体系较为成熟,广东民营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调查显示,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有36.55%。而截止到2003年10月的数据显示,目前广东每天新诞生200多家私营企业、1000多户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11.3%和27.8%。
据广东社科院掌握的资料,广东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占六成以上,而分布在“东西翼”的只有两成多,“山区”的更少,不到一成半。这种分布较为符合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实。
广东民营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比例在一半左右,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加起来数量等于前者。说明现阶段劳动密集型企业仍是广东省最主要的企业类型。据中小企业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省注册资金在500万元~1000万元的民营企业有6141户,1000万元以上的有4437 户,亿元以上的有100户,平均注册资金达130多万元,居全国首位。全省民营企业集团达262户。
广东社科院介绍,去年下半年对广东300家民营企业调查发现,由“其他家族成员、亲戚或朋友”及“个人企业主”负责企业经营活动的企业占到72.08%,仅有27.92%的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由“外聘经理”负责。
根据最新掌握的材料,目前广东民营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商业流通零售业”、“餐饮服务业”、“城乡集贸和专业市场”、“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其中,前三项中90%以上是由民营企业在经营。而根据去年年底的一份调查显示,民营企业所从事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61.42%,制造业占 14.21%,社会服务业占12.69%,交通运输业占5.58%。
调查显示,广东民营企业的员工受教育水平总体情况是:“大专以下”的占69.19%;“大专及大学本科”的占28.55%;“研究生”占2.25%。具有大专程度以上的员工所占的百分比为30.80%。在企业人力资源方面,有52.28%的企业认为“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有 42.13%的企业认为是“人才缺乏”,20.81%的企业认为是“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有11.68%的企业认为是“本企业被当作寻找更好工作的跳板”。
到2003年10月底,广东省进出口民营企业达13223家,占全省进出口企业总数的74.8%.今年1—10月,广东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175.4亿美元,同比增长167.7%。全省有30家民营企业在境外办了实业,投资总额达3268万美元。在本届广交会上,广东省有317家民营企业参展,比上届增长28.34%,成交12.52%亿美元,占广东省成交总额的24.33%。
目前,广东省各级科技部门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5015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有262家,占全省高新技术的半数以上,其高新技术产品2146个,占全省的52.6%。在广东省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民营科技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
全面提升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中国入世,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大之后,广东对民营企业家和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价值进行了一轮新的审视。发展民营经济被提升到了“内外源经济协调”和“增强广东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的新的战略高度。广东经济是靠发挥地缘优势和对外开放的先发优势,在外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带有明显的外源型经济特征,显得“内外源经济”一腿短一腿长。
外源型经济是广东发展的优势,但凡事有两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