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_凯时app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欢迎您! home.gif设为主页  home_favico.gif添加收藏

相关栏目

  热门
  杂志期刊




首页 信息内容
『专家论坛』宏观调控与民营经济
2009-06-14 11:07:38 来源: 作者: 【 】 浏览:4462次 评论:0

一年多来,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扩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现象不断出现。当时,众多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对经济形势全局的判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国家根据全局的判断,采取了不同阶段的调控措施,首先是存款准备金、回笼货币、收缩信贷,然后是以严厉的行政手段处理了江苏常州的铁本钢铁有限公司,处理了一批地方行政官员,并且以涉税违法处理了涉案企业,随后又宣布了10年来首次加息决定,标志了由行政调控转向市场调控的转换。

宏观调控中谁受的伤最重

  面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各方的反映也是众说纷纭。总的来说,在民营企业界,大家都拥护中央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治理调整,也希望通过结构调整来压缩投资规模,消除经济泡沫,改善市场环境,实现更合理的发展。但是,不少企业认为,调整应该是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调控的结果应该是在经济降温的同时,实现优胜劣汰,打破垄断,激活竞争力,提升技术水平,减少消耗,优化经济要素的整合,达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些民企认为,由于资本市场缺乏一个开放的产权交易平台,因而在民企现在希望进入的领域,例如重化工领域,兼并重组的机会不多,民企往往只能选择上新的项目进入,这样一来,一旦宏观形势发生变化,遭殃的就只能是新进入的民企项目,但他们往往逃脱不了被“一刀切”阻击的厄运;而回过头来看,在那些垄断色彩浓厚的行业,许多存量并不能很好经营运转、技术陈旧、消耗高、管理落后的国企,由于有了行业内的体制庇护,却能安然度过“一刀切”的劫难。

  权威人士指出,近几年来,民间资本已经由储蓄转向了投资,这本来是件好事,可以激活经济增长的潜力。现在有一种观点,把宏观调控经济过热的责任推到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身上,这是不公正的。要看到,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行业的投资过热,固然有民间资本投资决策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地方政府的主导扶持,优惠待遇,一路绿灯,大力促成,再加上银行的积极助推,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铁本事件”的反思

  今年4月底,新华社报道了对江苏“铁本事件”的处理。根据各种媒体披露的消息,民营企业铁本钢铁有限公司叫停是因为该公司从2002年5月以来,先后成立了7家公司,把一个投资160多亿元、建设规模800多万吨,占地9000多亩的大项目,拆分为22个项目,分头向有关部门申报,违法占用土地6000多亩,通过虚假财务报表骗取银行贷款40多亿元。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国家税务局对“铁本”查处后,是以该企业涉税违法,认定铁本公司等3家企业以前偷税2.94亿元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的,与上面列举的3项违法行为是两回事。

  偷税漏税当然要依法查处,但此次勒令叫停“铁本”,显然并不是因为它偷税漏税,而是宏观调控中政府对遏制投资增长、制止重复建设的一种决心。那么可否这样认为:“铁本”每一个项目的立项、征地、银行贷款等所有程序都没有违反现行法律,没有违反中央授予的地方政府的权限范围规定,也不是“铁本”的技术水平低,只是因为“铁本”的建设不符合中央压缩钢铁行业和保护基本农田的政策。

  有文章指出,人们无法想象,一个自有资金只有10亿元,计划年产200万吨,占地2000亩的民营钢铁企业,如何能神话般膨胀到要被中央勒令叫停的规模。用“铁本”高层的话说,“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铁本'根本没有能力来实施这些项目。”地方政府强行扶持“铁本”上马,鼓动、策划、劝说、开绿灯,异乎寻常的“赶鸭子上架”,进入盲目发展的快车道,终于使“铁本”走上了不归路。

民企投资要理性决策

  资料表明,中国投资的历次冲高,很大程度来源于政府资本的大规模介入。而去年至今年以来,投资伯迅猛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社会资本的冲击,是市场的自发型冲动。据估算,民营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也由九十年代中期的三分之一左右上升到目前的一半左右。

  因此,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轮宏观调控风暴所及之处,反应最大的就是民企投资。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一再声称,宏观调控不是针对民企的打压,不存在所有制歧视的障碍,我们也相信,自十六大以来,民营经济正迎来一个空前良好的外部环境,主流的意识形态已经改变了对私营、个体等非公有经济的歧视与偏见,但是在宏观调控中受伤的民营资本却是实实在在交付了沉重的学费。由于项目叫停或资金链断裂而东赴西突地筹集后续资金来挽救企业,已经使一批民企倒下去了,其中不乏知名的、有前途的企业。预计,还有一批企业会陆续垮台,仅以“铁本”为例,其停工的损失就不止50亿元。

  因此,不少学者劝诫民企投资者,在进行资本经营、扩

Tags: 责任编辑:ander
】【打印繁体】【推荐】【举报】【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专家论坛』于光远:.. 下一篇『企业管理』民营企业..

版权所有: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本站注册域名:www.gdmyfz.com 技术支持:7153
Copyright © http://www.gdm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26147号
联系我们广告联系招聘信息网上调查网站导航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