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不断传来企业资金链告急、企业陷入危局的消息。这本身并不意外,经济形势大好,民营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被掩盖,而当潮退的时候,谁在裸 泳就看得一清二楚了
炎炎酷暑,热浪滚滚。而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2008年的这个夏天是个不折不扣的寒冬,能否找到棉衣“过冬”,是他们最现实而急迫的问题。而最顶用的一件棉衣,非资金链莫属———而人们往往到了此时才意识到,这件棉衣是要在“春天”的好日子里准备的。
6月上旬召开的全国工商联常委会上,着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还面对百余名参会常委,做了《民营企业如何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报告,其中尤其强调,当前紧缩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要把资金融通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尤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投资规模,没有市场或市场不确定的领域,暂不要投资,避免发生资金链中断现象。 ”但寒冬已经降临。连日来,从企业界还是不断传来资金链告急、企业陷入危局的消息。这本身也并不意外,经济形势大好,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被掩盖,而当潮退的时候,谁在裸泳就看得一清二楚了。
可以预见,宏观调控的紧缩态势短期内无法明显改观,在呼吁决策层不断创造给民营企业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我们也当反问,紧缩政策、民间高利贷是造成大批企业病倒的罪魁祸首?
从“冬天”里病倒的和依旧健康着的企业间的对比得出,两者间的差别也不复杂:过好日子的时候,是否安排收缩了投资范围?专注了主业升级?加强了公司内部治理?一句话———是否准备了过冬的棉袄?
本文特别选取飞跃、金乌和金义三家遭遇困境的企业作为样本,他们的病因或许有相同的背景甚至原因,但表现出来的侧重点不同,希望用这三个鲜活的案例提示企业家们思考:如何成为熬过冬天的“幸存者”?
飞跃:难跨脆弱“家族管理”
今年最早也最具影响的深陷资金链危局的企业是着名的“缝纫机”大王浙江飞跃集团。这家曾名列“中国制造企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首位”的浙江台州市民企,受美国次贷危机、中国纺织业和出口萎缩影响,它的海外订单大幅减少———今年1月至4月出口总额为1848万美元,比去年大幅下跌44%。
与之相伴,飞跃深陷资金链危局,目前欠银行贷款约18亿元左右。随着银行收紧银根,业务不振的飞跃对所借资金无力偿还。
在银行紧缩银根大背景下,飞跃难以继续从银行获得新的贷款,转向民间信贷寻求周转资金,即一般所说的“高利贷”。
据一位接近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的人士透露,飞跃在浙江宁波民间所借资金上亿元。由于无力偿还民间借款的利息,在放贷者逼债之下,飞跃无奈中向当地政府求救。
然而,在这场“洗牌”中,为何倒下的是飞跃而不是别人?连邱继宝自己也对媒体承认,“有企业自身管理的原因”。
飞跃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管理层几乎没有引进职业经理人或外部经营管理人才。该公司内部人士称,邱继海的弟弟负责飞跃缝纫机的生产,其妻阮云兰主管采购;质检、工程技术等主要环节,也掌控在邱继海的亲戚手中。
在飞跃,这种家族管理并未发挥其在许多家族企业中看得到的优势。台州市政府一位官员透露,一个在其他缝纫机厂7元钱都不让采购进的配件,在飞跃,居然以22元进去了。为什么成本管理如此废弛?
另一方面,飞跃对供应商的挤压在当地相当知名。当地通常整机企业在拿到零部件3个月后结款,但飞跃一般只付供应商货款的60%,而且所开出的支票拿到银行常常无法兑现。
甚至连当地供电部门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据媒体公开报道,当地供电部门曾领过飞跃十余个“空账号”,最终其所拖欠3个月电费达到56万元,供电局领导亲自上门追讨,才从邱继宝手中获得一张货真价实的支票。
飞跃海外摊子铺得过大,也加剧了企业的成本危机。近年来,飞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组建海外公司上。目前飞跃在美国的迈阿密、洛杉矶和欧洲等地成立了18家分公司,由于邱继宝一直强调“人才本土化”,招聘的员工以本地人为主,造成人力成本进一步提升。
与飞跃这几年不断扩张相伴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为飞跃的慷慨“输血”。而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台州没有分支机构,对飞跃的真实运营情况了解甚微。一旦一家银行贷款给飞跃后,其他银行也随之跟风,最后则是比谁逃得快,逃不走的就被套住。
如何拯救飞跃?几个月来,这是当地政府反复磋商研讨的一道难题。应该说,邱继宝和飞跃还是幸运的,他们的重生希望可以系于当地政府的援助之手,而大多数面临困境的企业的命运呢?
陈金义:冒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