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良: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认为,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GDP 年均增长速度为8.6%,这是人类历史上惟一的一个大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经济增长速度保持这样持续的增长。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严重依赖外来技术
丁学良认为,中国在过去25年里的发展模式完全不同于亚洲四小龙在它们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所展示出来的发展模式。中国技术上的对外依赖
性,限制了中国成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对高科技的西方国家的主导地位进行挑战的先进工业强国。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上的差距表现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依赖外来技术,特别是中国企业的研究投入很低,出现了技术上“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循环局面。
二、分配资源的低效与战略性资源的对外依赖
丁学良认为,贫弱的财富创造机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薄弱环节。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GDP以年均8.6%的速度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香港恒生指数表明,1993-2003年,中国大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仅为24%,而同一期间,美国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为84.7%。
丁学良认为,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还体现在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对外依赖方面。1990-2004年,中国大陆对石油的需求量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中国每天消费的石油数额与现在美国所消费的数额大致相当。而目前已经查明的中国本土石油储藏量,按照目前的开采量大概还能用14 年。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对外依赖是和这些资源的严重消耗连在一起的。2003年,中国每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10倍,美国的5倍,加拿大的3倍。
三、中华民族离复兴的目标有多远
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有多种评价。丁学良认为,把中国经济在过去的25年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定义为中国经济的重新崛起要更为准确。
丁学良认为,目前中国的再崛起只是经济上的再崛起而不是全面的再崛起。因为中国在过去最强盛的时代不仅仅是给世界提供最多的产品,而是同时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软力量要素。这个软力量要素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行政体系乃至技术、文化、艺术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