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彭澎(研究会副会长):
今天有幸请到美国的一位关于产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的专家。刚好昨天晚上我参加了美国领事馆主办的欢迎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带领的清洁能源代表团的晚会,说明美中之间的商务交流越来越密切,广东和美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昨天清洁能源企业关注的是大气的环境,也是生存的安全问题;今天的讲座讲的是日常消费品对人身安全的保护等问题,这是在座的企业家和有关的官员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有请理查德·奥布赖恩先生作关于美国的消费者行动主义与消费者政策及对美国与海外市场的影响的精彩演讲。
主讲人理查德·奥布莱恩(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国际项目和政府间事务主任):
我很荣幸,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广州,有机会在广州度过周末。第一次是在1983年的时候,我们在广州看出土古墓。这次我也希望能来到广州寻宝,看广州这座城市的珍贵所在。
在我演讲开始、讲到细节内容之前,首先给出一个整体主题的定位,帮助大家有一个总体印象。大家已从这个标题里面可以看出我们使用了两个术语:一个是消费者行动主义,一个是消费者政策。消费者行动主义主要指的是消费者和企业代表之间的关系;而消费者政策指的是生产企业的代表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由政府介入的这一部分。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就是一种消费者的行为,而消费者的行为我们把它称之为消费者主义,在英文当中是这样定义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大家对整个术语的定位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我跟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要来中国跟大家介绍这些政策。因为现在中美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贸易关系越来越重要了,中国作为一个很大的出口国家也越来越需要了解消费者安全政策,这也是非常有用的。
一、我首先跟大家说第一个实话是,美国人是“比较奇怪”的。之所以说美国人很奇怪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美国有非常大的消费能力,人均年收入36000美元,他们手里有这些钱,但是却热衷于
获得物美价廉的产品。尽管我们希望获得便宜的产品,但没有忽视对质量的重视,仍然关注产品本身的性能和特征,要求产品是安全和值得信赖的。其实大家听了这些,会觉得美国人民非常理智,并不是奇怪的民族。
除了刚才说的这一点之外,还有其他方面也可以看出美国人“非常奇怪”。首先,美国这个国家以个人自由著称,我们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任何人只要辛勤地工作,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成为我们的总统。我们把美国的“个人自由”认为是这个国度的优良传统之一。
其次,在美国产品可靠性的诉讼方面,也有着非常完善的法律流程。如果由于产品的安全性能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我们认为这不再是我们的优点,事实上每年美国在产品诉讼方面所花费的经费达到了10亿美元以上。
再次,我们再来看看我们认为美国人民“很奇怪”的地方。我们来展示一下美国的标识,这些标识可能在中国产品上是没有看到过的:(PPT展示)这一张标识是在建筑工地上使用的拖拉机上面的标识,标识上面的文字翻译过来就是“避免死亡”,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初衷是善意的,但是让别人“避免死亡”这样的建议听起来可能有一点奇怪。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超人的这一身衣着,这身衣着也作为商品在出售,在衣服的标识上面就写有“警告,这件衣服穿上以后也不能飞起来”。我很喜欢这一个标识,因为这个标识是一张图片,可以熨在自己的T恤衫上,他提醒你“如果熨到衣服上的时候,千万不要穿在身上熨”。
好,越来越精彩了!这是一个公共洗衣店洗衣机上的标识,上面写着:“千万不要把人放进去搅动!”
好就好在所有的这些标识并不是我所在的机构要求他们写上去的,而是生产这些设备、产品的公司自愿放上去的,而美国的消费者看到这些标识也不会感到意外,因为知道厂家写上这些标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尽量避免顾客对产品的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法律诉讼。所以在这里我们得出的经验就是,美国的公司已经认识到,美国的消费者希望得到保护,不会因为自己的使用错误给自己造成伤害。当然我刚才所举的这些例子并不能作为反例,公司完全有义务教会自己的使用者来使用自己的产品,只不过是说有的时候稍微走得极端一些。我跟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美国的企业走到那么极端的位置上。
二、跟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相比,美国消费者的历史只有135年。我给大家简单回顾一下美国消费行动主义的历史,我不会进入到每一个具体历史时期的具体细节,只是标注一些具体的历史性事件,列出关键性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