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华武术分为南北两大派系,素有“南尊武当,北重少林”之说。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武当绝技的开山祖,便是张三丰。而武当派的功夫,既源于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另类解读,也源于对北派少林武功的有效整合。张三丰精贯道教经书,创立的拳法如太极拳、五行拳、玄武棍等等,命名和路数都是从经书典籍中演绎而来,拳技注重阴阳变化,劲力浑厚,体现在具体的应敌对抗中则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此外,张三丰还云游数十年,足迹遍布江湖。武师黄百家在他所著的《内家拳法》中,提到此人早年精熟少林拳法,后来对少林拳进行改造,遂自成一派,名震武林。
历史,有时是值得玩味的。多少年后的今天,也有那么一位爱好旅游的青年,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庖丁解牛”的典故赋予另一番意义,再把北美西部牛仔风格进行了一番“洋为中用”的中国化改造和移植,创造出“既复古又时尚”的潮流,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皮具市场上自成一派。此人,便是广州庖丁族皮具文化饰品有限公司的创立者——张三丰。
“庖丁解牛”之三年成效
据《庄子·养生主》所载,庖丁解牛,刚开始对牛的具体结构还不是很了解,经不断探索,三
年之后方显成效。说来也巧,张三丰说他的庖丁族皮具,也是在三年间迅猛发展壮大的。
张三丰毕业于厦门大学美术系,靠着所学的油画专业,正儿八经地做了两年职业画家。童年时特别喜欢做“手工”的张三丰,因为一直对于皮革与皮具的风格很喜欢,特别是自然、粗旷的西部牛仔风格,张三丰在学校期间就经常自己购买皮革和皮具基本的制作工具手工制造皮制品,虽然不是很专业,但同学和朋友们都很喜欢,那时他便有开个皮制品店的朦胧想法。随后,他走遍北京、广州、杭州、湖州等地,发现牛皮饰品这一片市场几乎是空白。市场空白说明产品的前景非常好,但要真正要让市场接受,还得有各种附加的元素。张三丰的思路是,一方面牛皮饰品要比较实用,让人们觉得物有所值,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风格,最好是能把复古怀旧与潮流时尚结合起来,体现“既复古又时尚”的味道。2002年“庖丁族”——张三丰的一间简单的牛皮制品工作室就在广州上下九路开张了。
三年多弹指一挥间,当初简单的工作室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牛皮饰品公司,张三丰拥有自己的设计班底,以及300多人的工厂,并在全国拥有上百个经销商、加盟店和代理商。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张三丰开店之初不敢想象的。如今,庖丁族组建了20多家分公司,200多家专卖店,并走出了国门,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地也可以买到张三丰的手工皮革饰品。

“庖丁解牛”之另类诠释
庖丁解牛,一个中国传统的典故,在张三丰这里给了它新的意义和定位:公元?庖丁从军,征战十载,定暴停,庖丁归田,为食之、操刀于皮,又十载,威四方,军闻知,立命技从于械,做甲也,兵喜之,将佩之,皇奖于庖丁,流美名,后传于曾孙……
这是庖丁族对庖丁其人的新义新解,讲述了庖丁在这里不但牛解的好、手工皮件做的更好,其复古情怀与创新意识由此可见一斑。当你看着那些小到钥匙扣、名片夹,大到各种动物造型、皮包、皮箱等产品,才会恍然醒悟,原来复古与时尚也可以和谐共存。
张三丰说,庖丁族的文化定位,就是赋“庖丁解牛”予新意,从而突出庖丁族的新鲜感。庖丁族产品注重品牌的文化内涵,不仅在产品的总体风格上突出厚重又不失时尚的复古味,而且由于产品很多是外销的,因而也被打上了很多本土文化的烙印。在其产品设计上,经常可以看到龙的标志、“庖丁”的字号、“城南旧事”的中国式怀旧,当然也有外国人熟悉的“为人民服务”、“向雷峰同志学习”等伟人的书法等等。

以中国文化为卖点,开创中华文化与牛皮饰品结合的先河,这是庖丁族品牌创意的成功之处。庖丁族的店铺,四周被各式牛皮包围,黄色灯光洒了一地,古朴与自然中,渗透着一股神秘的时尚。在这个独特的屋子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有性格的牛皮制品,从钱包、手链、手提包到鱼皮、牛角、酒壶套,从日常用品到家居装饰品,只要是用得着牛皮的,都在他们的创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对于比较有文化品位的休闲一族来说,庖丁族的店面铺陈便是自然的天堂:厚牛皮,粗砺的质感;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