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_凯时app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欢迎您! home.gif设为主页  home_favico.gif添加收藏

相关栏目

  热门
  杂志期刊




首页 信息内容
俄罗斯——百闻不如一见
2009-05-10 18:19:59 来源: 作者: 【 】 浏览:3188次 评论:0

 2001年5月,我随团赴俄罗斯考察。我们从祖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出境,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踏上俄罗斯国土,登上俄航班机,经过9个多小时的航程,从空中飞越广袤的远东山地、浩瀚的西伯利亚林海,降落在辽阔的东欧平原中部的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是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最大的一个共和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进入国际舞台。在俄7天时间里,我们参观了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哈巴罗夫斯克三个城市。虽然逗留时间很短,走马看花,浮光掠影,却在直观上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可用“大、绿、厚、高、重”五个字来概括:

  大——国土面积广大。俄罗斯东临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横跨欧亚大陆,有近171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领土,约占欧洲面积的一半或亚洲面积的三分之一,不愧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绿——大地一片葱绿。俄罗斯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领土面积的五分之二以上,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林木蓄积量为世界的四分之一。4月下旬5月初俄罗斯迎来春天,郁郁葱葱,满眼都是绿色。仅莫斯科而言,堪称一座巨大的森林城市,市区绿化面积达 40 %,包括11个自然林区、89个公园、400多个街心公园和绿化小区,令人赞叹。

  厚——文化积淀深厚。在远古时代,壮士歌、童话等文学形式已在俄罗斯民间流传。公元11世纪,开始产生传记、编年史等文学作品,还有神话、故事、谚语和俗语等。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达到了全盛时期,出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俄罗斯古典文学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葩,人才辈出,熠熠生辉。文坛巨匠有诗人普希金、尼古拉索夫,小说家托尔斯泰、果戈里、契珂夫等。公元10至12世纪,俄罗斯的建筑艺术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教堂和宫殿气势恢弘,金碧辉煌。俄罗斯人有丰富的文化艺术生活和卓越的民间工艺美术才能,实用的纺织工艺品“俄罗斯披肩”、独特的木制工艺品“套娃”闻名于世。

  高——指俄罗斯人的文化素质、文明涵养普遍都比较高。虽然目前俄罗斯经济情况仍未根本好转,人民生活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但俄罗斯人依旧充满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崇尚科学教育,遵守公共秩序,在公众面前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对外国人普遍比较友好,尤其是对中国人民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重——经济包袱沉重。苏联解体前已经是内外交困,经济滑坡,日渐失去昔日泱泱大国的风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旧摊子面前焦头烂额,很长时间缓不过气来。前些年俄罗斯经济处在体制转轨时期,经济秩序比较混乱,国家投资萎缩,国有企业低价出售,三角债务纠缠不清,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生产曾经呈下降的趋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我们到访俄罗斯的两个月前,即2001年3月23日,著名的“和平”号太空站,在俄罗斯无力承担大笔维护费用的困境中,在走过了15年的坎坷路程之后,带着苏联时代的骄傲,带着全世界人民的惋惜,从地球轨道上永远地消失了。

  20世纪世界发展史上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苏联的悲剧。列宁主义的故乡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昔日超级大国轰然瓦解说明了什么?带着满腹疑团去俄罗斯,虽然可供考察的时间、范围、条件等十分有限,但毕竟百闻不如一见,此行促使我思考了以下几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全在于经济

  苏联崩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没有搞好。我们在莫斯科的陪同是谢尔盖耶夫先生,50多岁,一位大学教授,前苏联共产党员,他对此深有感触。他羡慕中国,说:“你们有邓小平,我们没有”。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及时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决策。他明确地提出了对国际时局和历史演变趋势的新判断:“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他认为核心还是经济问题。苏联经济没有搞好,并不是说始终没有搞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从70年代末直到苏联解体,经济发展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激烈的世界竞争面前焉能不败?邓小平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老人家的忠告:“发展是硬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二、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急于变革所有制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建立公有制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以至过早地提出消灭私人经济乃至个体经济,急于实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就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这种做法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我们国家在这

Tags:俄罗斯 百闻不如一见 责任编辑:ander
】【打印繁体】【推荐】【举报】【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学会生活 下一篇帕劳归来不看海

版权所有: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本站注册域名:www.gdmyfz.com 技术支持:7153
Copyright © http://www.gdm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26147号
联系我们广告联系招聘信息网上调查网站导航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