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_凯时app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欢迎您! home.gif设为主页  home_favico.gif添加收藏

相关栏目

  热门
  杂志期刊




首页 信息内容
『论坛特辑』王忠明:关于世界工厂与中国崛起的战略思考
2009-06-14 11:46:54 来源: 作者: 【 】 浏览:4263次 评论:0

(王忠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一、中国不是改革开放的首创国,却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国之一。

  从全球范围看,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贫穷国家都在进行或者都想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因为上个世纪两大阵营的对垒是以市场经济的取胜而告终;人类社会经历的苦难唤起了人民的醒悟——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能够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所以我们看到,市场经济是上个世纪对当代人至少对中国人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馈赠,重要的思想遗产,今天也变成我们的广泛实践。

  中国不是改革开放的首创,但却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国之一。由于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活力四射,许多数据都证明了这一点,像GDP、建设、基础设施等等,都证明了只有进行市场经济,只有进行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只有扩大对外开放,才能造福于人民,使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

  上个世纪20年广东以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水平,成为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不到2%的国土面积,不到全国总人口的7%,创造了全国GDP 比重的11%,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15%,创造了乃至世界首位的产品;这都非常有效的调动起我们“创业、创富、创财”的积极性,这是我们的目标。

  中国的发展取决于改革的进一步升华,而开放则是改革的代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表,严格意义上讲已经不掌控在中国各级政府手里,而是为WTO的框架所决定,WTO的尺度是根据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及发展规律而确立的,中国正在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形象。

二、世界工厂——中国经济特定发展阶段的机遇与困惑。

  现在学术界、经济学界都对“世界工厂”有不同的分析,有的学者认为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怎么就变成一个加工车间?变成了一个世界工厂?我认为,中国承接世界制造业中心,作为世界工厂这么一个角色,已经是千载难逢了。我们不干这个还想干什么,还能干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基础上开始的,我们今天还有8000多万的文盲,如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新的文盲定义——不会上网、不会用电脑就是文盲。那么,这个数量还得扩大带数亿计,我们号称体育大国,可是几亿农民当中,有多少人一年能够打一次乒乓球呢?他们根据就没有这个机会。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个非常奇特的社会。这么一个沉重的人口负担以及薄弱的科技知识基础,决定了我们在走向现代化的漫长历程当中,必然一波三折,然而,这个国情决定了我们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只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也决定了我们只能是搞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中国今天能够与世界产业结构对接,承接到世界工厂这个角色,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幸运了。谁都知道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比劳动密集型的附加值高。

  在当今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不是领先力量。而英国、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工厂,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当中的领先力量,而且他们往往以自己的跨国公司为载体。今天我们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当中转移出来的一部分,从广东、浙江、江苏可以看得很清楚,不就是家用电器,制衣、制鞋吗?我们在软件出口方面,不用说欧美发达国家,连印度都赶不上!印度已公然宣称到2005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出口大国。我们有这样的可能性吗?我们这样的基础,决定了我们今天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能够在家用电器、制衣、制鞋等等领域当中有所表现或保持有所表现就不错了。

  先进意义上的世界工厂,依然不在中国,而在美国,在欧美、包括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美国的硅谷严格意义上也是属于制造业,制造芯片、制造IT产品、制造软件,这是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你比不了的。比不了就得自认自己是发展阶段,更何况像家电、制造、服装这些领域,我们现有的比较优势,也未必是永恒的。比我们更穷的国家劳动力比我们更低廉,他们为什么没有承接世界工厂的角色,因为他们没有进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所以,今天我们的比较优势不是劳动力低廉,而是已经不可遏制、不可逆转的改革开放潮流,以及全国人民当中涌动起来的向往财富的心理态势,这是我们真正的比较优势,现在的比较优势已经很难说是劳动力低廉了,比如说广东非常明显的民工荒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并且这个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渐消渐减,我们今天的竞争优势不能仅仅建立在所谓的比较优势上。民营企业家要看到这种大势所趋,更多地寻找竞争优势,而不是简单的比较优势。

三、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与无可奈何的现实。

  对中国来讲,所谓的世界工厂应该做出这样的分析,既是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又是无可奈何的现实。你不可能做硅谷,就只能去追赶。大国经济永远有大国经济特定的规律

Tags: 责任编辑:ander
】【打印繁体】【推荐】【举报】【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陈燕海:大力促进中小.. 下一篇魏纪中:民企如何捕捉..

版权所有: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本站注册域名:www.gdmyfz.com 技术支持:7153
Copyright © http://www.gdm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26147号
联系我们广告联系招聘信息网上调查网站导航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