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_凯时app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欢迎您! home.gif设为主页  home_favico.gif添加收藏

相关栏目

  热门
  杂志期刊




首页 信息内容
丹霞山成为广东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2010-08-03 09:00:20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作者: 【 】 浏览:1537次 评论:0

    南方日报8月2日讯(记者/谷立辉 通讯员/侯荣丰 陈昉)今日凌晨5时左右,从在巴西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当地时间8月1日下午17时16分讨论“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18时3分获表决通过,“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横空出世。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榜上有名,共同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也成为我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还在世界遗产大会现场的广东丹霞山代表团团员激动地说,“丹霞山此前已是世界地质公园,此次荣膺世界顶级桂冠,让世人高看一眼;更重要的是,丹霞山作为中国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也让世界认可了‘丹霞’,成为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今后丹霞山将成为全球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广东可谓双喜临门”!

    世界遗产大会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年会,主要任务是审议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并监督指导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了今年全球新申报的32个项目,包括6处自然遗产、24处文化遗产和2处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其中3处为跨国遗产。今年审议的中国申报项目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据介绍,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过激励的辩论,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成员国的其它20个成员(中国是成员国,必须回避)绝大部分发表支持意见,认为“中国丹霞”符合世界遗产第七、八条标准,同意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最后经投票表决,中国丹霞以压倒优势获得通过。广东丹霞山代表团团员告诉记者,丹霞山以其卓越的自然美和独特的地貌“征服”了各国代表,表决通过后丹霞山还向各国代表赠送了宣传画册,让代表们惊艳不已。

    据介绍,根据《世界遗产操作指南》规定,“中国丹霞”作为整体,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符合第 (vii), (viii)条标准。其中:(vii) 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整体为临水型峰丛-峰林景观,被天然森林广泛覆盖。构成丹山-碧水-绿树-白云的最佳景观组合,是中国和世界上最美丽的丹霞景观的例证。(viii) 系列各遗产地所在盆地演化清楚地记载了白垩纪以来中国南方区域地壳演化的历史,发育了一种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价值的特殊地貌景观,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独特的自然区域。

    “中国丹霞”入选世界遗产,标志丹霞地貌这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地貌学“国粹”真正实现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得到国际社会的最高认可。据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说:“与以往的自然遗产不同,丹霞是中国的‘国粹’。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方式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意义,远远胜过任何一个点的申报。不仅是一次有多个点入选,更重要的是被列入了一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地貌类型。”

    记者了解到,世界自然遗产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要素顶级品牌,是全人类珍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丹霞”申遗的意义深远,首先,中国丹霞申遗被认为是前所未有的、规模空前的申报活动,六个省从提名地到省政府,从官员到学者到老百姓,从城市到乡村,从高校到中小学校,层层关注丹霞,申报过程成为一个推动丹霞地貌深入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宣传和普及丹霞地貌科学知识的过程。其次,参加过申遗过程的任何人,包括领导和老百姓,都前所未有的被“保护”、“保护”、“再保护”的思想洗脑,可以说各地的保护意识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申遗成功将使丹霞山和各遗产地的保护力度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使得其对游人开放区域品质得到提升,使之为人类永续利用,成为世界上丹霞地貌永久的科教基地和旅游胜地。

    丹霞山是丹霞地貌命名地,壮年期簇群式丹霞峰丛峰林的代表,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自然遗产,总面积292平方千米。1988年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8月2日,丹霞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地质地貌学家研究表明:在中国已经发现8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研究最充分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丹霞山由丹霞、巴寨、韶石、飞花水、仙人迹和锦江风光带、浈江风光带7大景区组成。以阳元石之雄、阴元石之奇、巴寨之险、锦江之秀、锦石岩之幽、韶石之韵、夏富之旷闻名于世。丹霞山同时是一座文化名山。自新石器时代的鲶鱼转遗址,舜帝南巡奏韶乐,到唐代以来众多赞美的诗文和保存至今的摩崖碑刻,锦江岩画,神秘的岩棺葬,散布全山形态各异的古山寨,屡毁屡建的80多处石窟寺遗址等文化遗存,令人叹为观止。

    获悉丹霞山“申遗”成功后,韶关市市长郑振涛表示,丹霞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是广东和中国的荣誉,但更多的是责任。保护世界遗产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丹霞山今后保护和管理的责任更重了。为此,广东省政府制定了《广东省丹霞山保护管理规定》;丹霞山制定了《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规划》。韶关市政府将按照世界遗产的相关要求,对丹霞山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让丹霞山永久地为世人所共享。

世界认可了“丹霞”

    2008年4月21日至22日,中国著名美学家、武汉大学教授陈望衡先生应邀来到世界遗产提名地——广东丹霞山考察。丹霞山水给美学大师留下了美妙的记忆,美学大师由衷地发出了美好的礼赞:“我是第一次来丹霞山。说老实话,我走过天下很多名山、圣水。但是丹霞山使我整个身心都全震动了。我认为丹霞山名符其实是天下第一奇山,而且是天下第一圣山,圣洁的圣”。

    在美学大师陈望衡看来,丹霞山是可以走向世界的。但是,丹霞地貌是20世纪20-30年代由已故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景兰和陈国达教授在广东韶关丹霞山命名的一种岩石地貌,逐渐演变为特指“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的学术名词。在中国已经有80年的研究历史,在国内学术界和社会上被广泛应用,但在国际上并不广为所知。此次,以丹霞山为代表的“中国丹霞”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也让世界认可了“丹霞”。

酝酿启动历时10多年

    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走过一条漫长的路程。据介绍,1993年11月27日,在第一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上,中山大学彭华教授第一次正式提出“关于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建议”被作为大会文件通过。但因为种种原因,丹霞山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一直未能进入政府决策。

    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W. Eder博士在考察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期间,提出丹霞山有条件申报世界遗产。

    2004年,丹霞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上,彭华教授提出丹霞山的下一个目标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或者牵头中国典型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2006年12月12日,由国家建设部主持,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湖南省人大、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华五岳”和“中国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下发《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讨会会议纪要》,正式确定由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等9个丹霞地貌景区联合申遗的工作方案(后又将贵州赤水丹霞地貌纳入“中国丹霞地貌”系列提名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第一批预选名单),并同意湖南省建设厅牵头成立“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丹霞地貌系列提名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小标)省市高度重视,顺利推进丹霞山“申遗”

    如丹霞人自己所说,丹霞山在2004年成为了世界地质公园,除此之外梦寐以求的就是“世界自然遗产”这顶桂冠。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韶关市对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给予了鼎力支持。

    2007年5月,韶关市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领导小组成立,韶关市市长郑振涛任组长。

    2008年5月,广东省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领导小组成立,副省长林木声任组长,出台了《广东省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方案》。

    2008年12月16-17日,林木声副省长亲临韶关视察丹霞山景区申遗工作进展情况,表示省里对丹霞山申遗给予大力支持;之后,郑振涛市长五次到丹霞山现场办公,帮助协调解决申遗中的具体问题,并承诺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贴息200万元支持丹霞山申遗融资。

    2009年4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30次常务会议通过《广东省丹霞山保护管理规定》,省长黄华华签署政府令发布。《广东省丹霞山保护管理规定》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对保护丹霞山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表明省政府全力扶持丹霞山申遗的决心和信心。

    2009年5月26-28日,首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广东韶关召开。来自14个国家的154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通过了《丹霞宣言》,肯定了中国丹霞的遗产价值。

    2009年9月19日至10月1日,世界遗产中心委派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到中国丹霞各提名地实地考察评估。其中9月24-26日在广东丹霞山考察。中国丹霞项目以其突出的遗产价值和良好的保护管理水平得到了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

波折也让丹霞山“挺”了过来

    今年1月19日,我国正式确定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中国南方湿润区6个丹霞地貌景区系列提名申报世界自然遗产。2009年1月2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总文本提交世界遗产中心官员让·奥尔斯先生并带回巴黎总部。至此,标志着广东丹霞山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但在今年6月2日,有关方面正式收到世界遗产中心关于中国丹霞申遗项目的评估报告。报告充分肯定了丹霞山等3处提名地遗产价值,指出“崀山和丹霞山最清楚地演示了中国丹霞的典型特征,泰宁也被大多数审查专家认为是一个重要例证”,认为“中国丹霞地区已经有了足够的表象和潜力来展现其突出普遍价值”。

    但报告同时指出,“IUCN认为问题是中国丹霞仍没有一个被国际普遍公认的定义,认为即使修改后的比对分析也是不充分的,缺乏充分的全球认知。关于美学这一条, IUCN认为目前的对比分析没有说服力。关于提名地生物多样性价值,IUCN认为并没有强有力的实例来证明”。因此,世界遗产中心当时建议“推迟来自中国的中国丹霞项目关于自然遗产的申报”;“请代表国在重新考虑遗产地时,重点按罕见的自然美和地质地貌演变的突出例证两条标准进行申报。重新申报之前,要确保有一个得到国际认同的关于丹霞地貌(景观)现象的科学框架,此框架要能够支撑对修改后提名的严格的国际对比分析”;“建议代表国,在重新修正的提名地里,要求最大限度地删减提名地的数量,挑选出最具代表性、最具重要意义的组成部分,并反映‘丹霞地貌’的价值,以及连贯性、统一性的新的中国丹霞项目”。

    这一“插曲”让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能否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充满了“变数”。最终,世界认可了“丹霞”,丹霞山将挺身走向世界。

中国丹霞系列世界自然遗产简介

贵州赤水

    赤水丹霞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结合部的中国最大的丹霞分布区。高原的剧烈抬升与流水的强烈下切造成了地形的巨大反差。这里发育了最为典型的阶梯式河谷与最为壮观的丹霞瀑布群,成为青年早期-高原峡谷型丹霞的代表。提名地保持了最完整、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形成“丹山”、“碧水”、“飞瀑”、“林海”有机结合的丹霞景观。满足世界遗产标准(vii), (viii)。

福建泰宁

    泰宁盆地记录了白垩纪以来华南板块东部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演化历史;丹霞地貌区保存了清晰的古剥夷面,被密集的网状峡谷和巷谷分割为破碎的山原面;独特的崖壁洞穴群、密集的深切峡谷曲流和原始的沟谷生态构成罕见的自然特征,成为青年期低海拔山原峡谷型丹霞的代表;峡谷急流与密集峰丛紧密结合,山水景观优美;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原生性、生物和生态多样性,满足世界遗产标准(vii), (viii)。

湖南崀山

    崀山处于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交汇处和中国地势的II、III阶梯过渡地带,经历了多次间歇性地壳抬升。崀山以圆顶密集式丹霞峰丛-峰林为特点,如万笋插天,若万马奔腾;巷谷、线谷和天生桥规模宏大,丹霞喀斯特独特;植被“生态孤岛效应”和生境狭窄特有现象突出,是丹霞植物群落演替系列最完整的地区和动植物协同进化的代表地;其丹霞景观具有罕见自然美和原始属性。在系列提名地中是壮年期峰丛-峰林地貌的代表及丹霞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模式地,满足世界遗产标准(vii), (viii)。

广东丹霞山

    丹霞山发育在南岭褶皱带中央的构造盆地中,具有单体类型的多样性和地貌景观的珍奇性,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及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模式地;是发育到壮年中晚期簇群式峰丛峰林型丹霞的代表;在系列提名中热带物种成分最多,沟谷雨林特征最突出;是丹霞生物谱系、丹霞“孤岛效应”与“热岛效应”研究的模式区域。满足世界遗产标准(vii), (viii)。

江西龙虎山

    龙虎山所在的信江盆地,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晚白垩世膏盐沉积和风沙堆积以及恐龙灾变等重大地质事件,记录了该地区白垩纪重要地质演化;突出的侵蚀残余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组合特征,表明这里属于壮年晚期-老年早期疏散峰林宽谷型丹霞的代表。区内保留了难得的低海拔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重要的珍稀濒危物种重要的栖息地;悬崖洞窟中众多的古代悬棺群,中国道教祖庭的文化景观等巧妙结合,构成一幅多彩多姿的山水画卷。满足世界遗产标准(vii),(viii)。

浙江江郎山

    江郎山所在的峡口盆地是一个位于深断裂上的构造盆地。坚硬的方岩组火山碎屑构成的红层,是江郎山孤石撑天地的物质保障。抗侵蚀性不同的岩石由于受到差异性侵蚀而形成地貌上突出的孤峰;地形底部大部分是古代剥夷面。除了孤峰以外,地貌特征还包括狭窄的巷谷、巨大的近垂直的石墙。这里主要处于地貌发展的老年期。耸立在海拔500米古剥夷面之上的三片孤石,讲述了一个活化的老年期-高基座蚀余孤峰型丹霞的科学故事。满足世界遗产标准(vii), (viii)。

文/图 侯荣丰 谷立辉 刘加青

Tags:丹霞山成为广东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推荐】【举报】【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张广宁:广州借亚运展.. 下一篇穗两价格新规生效 打的..

版权所有: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本站注册域名:www.gdmyfz.com 技术支持:7153
Copyright © http://www.gdm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26147号
联系我们广告联系招聘信息网上调查网站导航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