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_凯时app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欢迎您! home.gif设为主页  home_favico.gif添加收藏

相关栏目

  热门
  杂志期刊




首页 信息内容
中国民营经济创新国际论坛在临海举行
2009-05-17 17:17:26 来源: 作者: 【 】 浏览:2048次 评论:0
当前,中国经济正步入新的增长期,而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象征,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此,出席"中国民营经济创新国际论坛"的专家学者认为,尽管在体制和市场环境上,民营经济都还不占有特别优势,但正是这种生存状态赋予了他们的不断创新精神,可以说民企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创新生力军,他们的创新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民企凸显"创新"能力

  大量研究显示,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十分重视创新和技术进步活动。根据一项关于"我国非公有制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的研究结果,我国非公有制成长型和500家企业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高达74%和75%,自主开发的产品与生产技术也在60%以上,显示出多数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比较重视获得新技术的。

  对此,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社科院研究员剧锦文提出了民营经济正成为我国创新主体的观点。他说,长期以来我国的创新体系是以国家主办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主,企业并不作为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一种所谓的"供给推动模式"。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则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微观主体,即"需求拉动模式"。我国的经济转轨要求国家创新体系从以前的"供给推动模式"转变为"需求拉动模式"。

  有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5年的5年间,我国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5.5%;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年均增长率为27.7%;而规模以上私营企业的年均增长率高达52.7%。私营企业的增长率是国有企业的3.4倍,是外商港澳台企业的1.9倍。为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民营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包括创新、增长速度等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令人吃惊的活力和动力。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民营经济在未来一定还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余地。

  民企生存状态明显改观

  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推动,使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以来,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通过全面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文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电信、民航、铁路、石油石化、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以及金融服务业,拓展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顾强举例说明,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1.87万家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其中1.76万家是非公有制企业或含有非公有资本,占企业总数的94%;在基础电信领域,有300多家含非公有资本的企业。另外,在允许非公有制企业进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行业,以及金融服务业等领域方面,有关政策也都在逐步落实到位。正是政策与市场环境的改善,使我国非公经济异军突起,随着其市场准入条件的不断放宽,市场管理机制更加有序,非公有制经济的创新能力一定会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民企创新还需要政策扶持

  如何鼓励更多民企进一步迈开创新步伐,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民营企业的创新对于实现创新型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尽快制定国家创新体系纲要,明确民营企业在建立创新型国家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在政策上清除限制民营企业进入一些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壁垒。

  同时,政府要通过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并在资金、人才、信息和研究项目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使其尽快达到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水平。

  现在我国的民营企业正经历着制度转型的时期,对那些具有一定规模且产权多元化的民营企业,要鼓励并帮助他们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制度前提。

  此外,企业应该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战略。大型民营企业可以考虑做独立的原创性的技术创新,中型企业应选择联合创新模式,而小型企业最好走模仿创新的道路。

  民企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

  日本鹿儿岛国际大学教授、博导唐国兴在论坛中提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既包括已有的财富基础,也包括未来的竞争潜力;既反映经济的发展,也反映宏观环境的改善。近年来中国民营经济所呈现出的"爆发性"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因为如此,日本、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外大企业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时

Tags:中国民营经济创新国际论坛在临海举行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推荐】【举报】【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重新认识广东发展的全.. 下一篇组合拳,控制价格过快..

版权所有: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本站注册域名:www.gdmyfz.com 技术支持:7153
Copyright © http://www.gdm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26147号
联系我们广告联系招聘信息网上调查网站导航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