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2004年,迎来2005年,民营经济又掀过了绚丽多彩、同时也波澜起伏的一页。
从本刊综合遴选的2004年中国民营经济十大新闻来看,在2004年, 有苦、有痛、有难、有愁、有激越,也有抑郁,看到光芒,也还在跋涉,但是无论形势怎样在切换,民营经济始终在成长中不断向前。
鼓舞人心的私产入宪,让所有担心私有财产安全的民营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感到振奋;中央领导在青岛、温州的两次座谈会使民营企业感受到了安慰;还有,百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获得了表彰,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备受鼓舞而更加奋发图强。
挥之不去的阴影是铁本公司在本轮宏观调控中首当其冲的“斩立决”,更有学者估计,可能有10-15%的企业受到调控直接 间接的冲击,受到项目叫停、资金链条断裂等重创而一蹶不振甚至夭折。
江苏琼花在中小企业板的昙花一现,使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中小企业板产生猜疑以至失望和无奈;德隆集团爆发的财务危机加 重了人们对民营经济的痛楚,朗咸平教授轰击国企产权改革的重磅炸弹,却莫明其妙地招致辞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指责;而西班 牙埃切尔鞋城的几把大火,又敲响了中国民企海外发展的警钟。
真正令人振奋的是,经过长达将近一年的调研、征询、讨论、修改,新中国成立56年来的第一次以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鼓 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性文件——《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发展的若干意见》 (简称非公经济36条),在2月25日正式颁布。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融入了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成为今后长时期内指导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依据。
所以,完全可以有信心指出,今年民营经济将会迎来一个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好年头。许多知名企业家由衷地欢迎中央政府这一决策,认为“36条鼓舞人心”、“中国非公经济迎来新的春天。”
研读“36条”,不难看出,这一《意见》是贯彻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部署,也是积极应对加入WTO后中 国融入世界市场的新形势下和重要举措。《意见》的核心内容是平等竞争、公平待遇,拆除进入门坎、破除垄断阻碍,彻底消除 对非公经济的歧视,真正实现“非禁即入”的指针。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转换监管思维,完善相关制度,公开 监管信息,发挥社会监督的力度,切实提高政府对非公有经济的引导、支持和监督的水平。除此之外,还要花大力气地、扎扎实 实地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的素质提高工作,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让企业和企业家都能在法律的框架内维护正当的合法权益,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希望就在今后,今后的将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