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_凯时app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欢迎您! home.gif设为主页  home_favico.gif添加收藏

相关栏目

  热门
  杂志期刊




首页 信息内容
『回顾与展望』百名专家眼中的2004年
2009-06-21 10:08:15 来源:报摘自:《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娉舒  【 】 浏览:3879次 评论:0

2005年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蓝皮书中有一份问卷调查引人注目。这份调查集中了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百余名专家的观点。

调查对象为中高级技术专家
  本次调查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2004年10月至11月期间组织的,获取了104份成功问卷。本次调查更多地反映了中高级专业技术专家对2004年~2005年社会形势发展特点和走向所持的基本判断。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调查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对2004年社会形势的基本判断;对2004年社会形势的成就和问题的评价;对中国社会未来5年~10年基本走向的看法。
  调查显示,被访专家中有91.3%的人认为,2004年社会形势“比较稳定”,而在2003年年底进行的同类调查中,持这种判断的专家比例是79.8%;同时,认为社会形势“不太稳定”的专家比例在2004年是7.7%,在2003年是13.8%,下降了6个百分点。
  专家们对2004年经济社会领域发展情况总体上是满意的,这支持了他们对社会形势总体态势的肯定评价。
获奖专家高度评价的重大事项
  在2004年社会经济各领域工作中,政府强调对困难人群的保护获得专家空前高的肯定性评价。
  2004年,政府对民工群体、农村务农群体、上访群体、城镇低收入群体、下岗失业群体以及退休人员群体高度关注。一些具体政策措施的落实,更使这些人群获得切实利益。
  2003年,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项获得的专家认可度最高,达到47.7%,而2004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在专家认可度中排名第二,这显示出专家对2004年4月正式启动的新一轮宏观调控给予肯定评价。

最令专家忧虑的问题
  最令专家忧虑的是“三农”问题。不过,专家们也注意到,中央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在缓解“三农”问题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此外,专家对腐败问题和城乡差距扩大也表示出忧虑。
  在经济领域,局部过热的问题经过宏观调控的治理,初步得到遏制,专家对这方面问题的关注程度低于2003年。

“新领导集体的务实精神”最受推崇
  72.5%的被访者视“新领导集体的务实精神”为最主要的积极因素。2003年,“公众承受能力的提高”则被视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积极因素。

哪些消极因素影响了2004年的中国?
  在评价影响2003年社会形势的主要消极因素时,“经济发展中的部分隐患”被40.4%的被访者确认,而“部分民众的利益损失感”在2004年的调查中的比例,略有上升。

专家们对改革进展的关注和期待
  专家对改革的进展和期望,一直是他们判断社会形势状况的重要依据。调查显示,人事制度改革依然被最多的被访者认同,。
  其次,有专家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在2005年应该有所突破。户籍制度改革在2003年有很大进展,但离现实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另外,金融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与管理机制的改革、决策体制的改革、社会危机应对机制的改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

专家们对改革中大部分人的利益得失预测?
  专家认为大多数人在改革中“受益大于损失”,对大多数人在改革中的受益情况比较乐观。
  专家们认为,党政官员群体依然是现有改革中受益最多的人群;排在第二位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第三位是私营企业主。相比之下,其他社会人群,特别是工人和务农的农民,属于受益小的群体。
  专家们认为,要改变这样的格局,首先要做的是调整社会保障政策,要从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入手,通过收入格局的合理化和提高大部分人群的收入来改变现状。
  专家们对改变目前利益得失格局的期望,已经从寄望于宏观思路廓清逐渐转向具体政策措施的落实。
  对改变目前社会主要人群的损益关系格局所需要的时间,51%的专家认为5年~10年内可以改变,39.4%的专家认为很长时间内无法改变,另有9.6%的专家比较乐观,认为在3年~5年内就可以改变。

Tags: 责任编辑:ander
】【打印繁体】【推荐】【举报】【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回顾与展望』2005年.. 下一篇『回顾与展望』2004中..

版权所有: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本站注册域名:www.gdmyfz.com 技术支持:7153
Copyright © http://www.gdm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26147号
联系我们广告联系招聘信息网上调查网站导航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