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_凯时app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欢迎您! home.gif设为主页  home_favico.gif添加收藏

相关栏目

  热门
  杂志期刊




首页 信息内容
执政七年殚精竭虑 张广宁昨正式请辞广州市长
2010-04-15 09:45:43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作者: 【 】 浏览:2298次 评论:0

    昨日,张广宁正式请辞广州市市长一职。这一日,雨停了,广州的天空逐渐放晴。珠江畔高高伫立的新电视塔俯视着珠江新城CBD密密麻麻的建筑群,俯视着海心沙岛上紧锣密鼓赶工的亚运扇形看台。

    站在高处凝望这座城市,张广宁新任广州市代市长的激情演讲言犹在耳:“为具有光辉历史和美好未来的广州而奋发图强,为全市700多万市民过上富裕小康生活而励精图治。”

    从广钢起步,到就任广州市长,主政羊城七年,张广宁做到了像他就职时所言的“负重致远,殚精竭虑”。上任首日,他便亲自接听市长热线,倾听民意。

    由抗击非典到决胜广州站,由筹办亚运到河涌治理,这座城市发展的关键节点,都浸透了他的心血。

   应考

    “一个城市的市长遇到困难,不能回避”

    7年前,张广宁从老市长林树森手中接过了执掌广州发展的接力棒。

    在当时的履新演说中,张广宁满怀激情地说,他很有信心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广州再上一个台阶。

    上任伊始,即遇挑战,非典疫情在春暖花开时节铺天盖地蔓延袭来。广州作为全省抗击非典斗争主战场,张广宁肩上重压,不足为外人道也。

    处在风暴眼的张广宁沉着应对,在其治下,广州创造了全国、全世界最高的非典治愈率和最低的死亡率。更为难得的是,广州在经济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仍保持增长势头。这让不少广州市民觉得,新市长果然没有忘记他的履新演说。

    五年后,张广宁首次对外忆及那段艰难时光,略带唏嘘:“一个城市的市长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很多是不能回避的,需要正视。”

    困难与挑战,总是不期而至。2008年,一场罕见的南国雪灾,把史上最为艰难的一次春运推到了广州面前。

    考验当前,张广宁连续10天赶赴广州火车站坐镇指挥,每天现场办公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他说自己压力极大:“分分钟都怕出问题,想起来都后怕。不过我有个理念,不管怎么样,都要冷静。”

    2008年1月26日中午,广州火车站全面告急。当晚6时多,张广宁赶到火车站现场办公,挤进汹涌的人群了解情况,走了45分钟,跟工作人员全挤散了。

    市长“失踪”,工作人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还是张广宁自己挤了出来,在流花车站门口与大家碰上面:“我看清第一线的情况后发现不行了,要分流广场上的旅客,否则一旦冲击火车站,后果不堪设想。”

    他当场拍板,立即启用流花广交会展馆作为异地候车区,并紧急调来公交大巴,将广场上的6万名旅客转移出来。

    有观察家如是点评:钢铁厂工人出身的张广宁有着钢铁般性格。在他难能可贵的胆量与执著精神背后,也透露出了崭新的执政理念。

    民生

    “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执政之要,合乎民心。为官一方,张广宁深谙其中的道理。

    2003年3月30日,上任广州市长的第一天,张广宁便当起了市长热线的“接线生”,倾听民意。

    在他的带头倡导下,广州从2005年开始,将每月的23日设为公开接访日。这种从未间断的公开接访形式,使582人次的市民,在“12345”市长热线上,与张广宁及多位副市长直接对话。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市长专线电话受理中心系统优化升级开通仪式上,他以诗明志。

    另一个细节同样令人感慨:2008年6月26日,在广州市首次举行的市、区、镇三级政府官员大接访活动中,张广宁饿着肚子坚持了五个半小时,亲手接过了142份上访材料。

    俯身听民意,躬身办实事,荔湾区西村增埗三巷的“市长屋”便是最佳注脚。

    地产商拆房修桥,88岁的蔡细珠婆婆家中房屋开裂受损,在张广宁的亲自督办下,蔡婆婆的危房推倒重建,由地产商出资15万元修葺一新。

    勤听民意,更多意味着一种责任担当。在今年1月的亚运工程文明施工专题会议上,张广宁就工程扰民的现象向市民致歉,言辞恳切:“施工扰民主要责任在政府,作为市长我要负主要责任。”

    在后来的省两会上,张广宁解释,道歉是为了坚定地把亚运综合整治这个事情做好。

    房价

    “控制房价,我的底气是很足的”

    最令张广宁头疼的,可能还是老百姓的住房问题。

    2007年春天,张广宁开始与房价较劲。“控制房价,我的底气是很足的。你以为说说而已?我决心很大!”此言掷地有声。

    从广州到北京,再从北京回到广州,张广宁一路大胆而直白地谈论广州“高房价”的现实以及市政府控制“房价”的信心。

    很快,他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房地产业界人士及部分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发声,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房价调控的一轮大讨论。期间,张广宁经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遭受了不少的误解,甚至责骂。

    当时,有很多人问他:“市长,你说那个干什么呢?”

    张广宁这样回答:“越是敏感,就说明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如果当官个个都挑好的说,都挑‘客客气气的’说一番,回避敏感问题、焦点问题,这不是责任政府的表现。”

    他没有食言,朝着为百姓办实事的方向努力。接下来一年,调控房价的“穗七条”出炉,金沙洲新社区开建,限价房用地出让……广州探索建设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受到住建部领导高度评价。

    回首向来萧瑟处,张广宁颇多感慨:“这也是一种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这些使我更成熟、更果断、更冷静,心灵经历了锻炼,意志更坚定。下对百姓负责,上合中央精神,我问心无愧。”

    亚运治水

    “我绝不会后退,只会带着你们往前冲”

    从2003年3月正式提出申办亚运会,广州已经在筹办2010年亚运会的道路上行走了7年。这七年,恰恰是张广宁任广州市长的七年。

    2004年7月1日那个无眠之夜,广州成功取得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申办权。张广宁代表广州在多哈接过亚组委会旗时,表情严肃。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张市长不笑啊?其实我想过要笑,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就没有笑出来。广州2010年亚运会要如何办得更好,想起这个问题,我心里也是沉甸甸的。”张广宁后来回忆。

    时隔六年,他交出答卷:气势恢宏的亚运城在番禺莲花山畔崛起,亚运场馆内外焕然一新,老城区旧貌换新颜……

    “亚运会拿多少金牌是国家体育总局最关心的事情,我更关心的是广州的水环境和空气环境改善了多少。”张广宁说。

    2008年底,他在召开污水治理动员大会,公开宣称要打一场治水的“人民战争”。并且立下“军令状”,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广州要举全市之力治水,确保在2010年6月底前全市水环境质量根本好转。

    “现在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我绝不会后退,我只会带着你们往前冲。”言语铿锵,振聋发聩。

    广州的河涌问题非一日之寒。“广州整治珠江及河涌已经10多年,我任市长6年来,从未停过整治珠江,但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每年整治后还是这样,任务艰巨。”亲自“挂帅”治水,张广宁足迹遍及广州各条河涌。

    面对质疑,他毫不讳言“治水很难”,并称“需要鼓励”。

    治水一年有余,黄埔涌等13条昔日黑臭的河涌初步实现“不黑不臭”。

    4月9日,57岁的张广宁升任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这一天,距离广州亚运会开幕还有216天,各项“迎亚运”的工作进入最后冲刺,一个将迎来大变的新广州呼之欲出。

    在广州市委5号楼二楼会议室,张广宁表情平静,发表履职感言:“我一定会珍这个机遇,与广州的干部群众一起,担当起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的重任。”

    这位新书记将为广州带来怎样光明的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Tags:执政七年殚精竭虑 张广宁昨正式请辞广州市长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推荐】【举报】【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委员发言紧贴民生 建议.. 下一篇107届广交会今日开幕 ..

版权所有: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本站注册域名:www.gdmyfz.com 技术支持:7153
Copyright © http://www.gdm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26147号
联系我们广告联系招聘信息网上调查网站导航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