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_凯时app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欢迎您! home.gif设为主页  home_favico.gif添加收藏

相关栏目

  热门
  杂志期刊




首页 信息内容
地铁大跃进被指不为交通只为GDP 院士:存安全隐患
2011-01-06 15:10:53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作者: 【 】 浏览:1417次 评论:0

  “无地铁,不城市”,观察者指出,当这句话被地方政府广泛认同之时,地铁建设的意义已不只着眼于解决交通难题,而更多地变成了政绩工程的较量。在此背景下,中国各城市地铁大干快上的趋势愈演愈烈。

  近日,北京地铁房山线、大兴线等5条新线同时开通运营,至此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已超过300公里。而眼下,热火朝天大建地铁的城市远不止北京。据了解,从上海到广州,从沈阳、青岛到无锡,全国20多个城市的地铁项目已经投入运营或者正在建设,而正在进行申报的则更多。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北京等大型城市的交通情况变得糟糕,建设地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此外,现在城市区域越来越大,也要求城市交通立体化发展。”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规划研究员魏书华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开建地铁的“醉翁之意”或许并不在“为交通减压”。

  分析者指出,根据以往经验来看,世界上拥有地铁的城市,一般都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且地面交通拥堵。拿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国适合兴建地铁的城市并不多,而且应以部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为主。眼下的事实却是,许多中型城市也加入了追逐“地铁经济”的时髦中,甚至将是否拥有地铁作为招商引资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工程来抓。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进一步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一些二三线城市规划修地铁,这些基建对有的城市来说并非绝对有必要,但作为投资巨大的重大建设项目,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一旦启动,对于GDP的增长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据中国土木工程协会秘书长张雁测算,地铁项目每投资1亿元,将带动GDP增长2.63亿元,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以“十二五”期间地铁建设投资1万多亿计算,将拉动3万亿以上的GDP增长,创造约1亿个工作岗位,这也是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轨道交通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中国地铁建设项目“一窝蜂”上马,或许是个危险的信号。

  “国内地铁大跃进或令巨额财政包袱难以甩掉。”知名分析机构安邦咨询发文指出,我国大部分城市地铁均处于亏损状态,北京地铁年亏损10亿以上,上海则只有一条地铁线路盈利,而期望日收入超过200万元的南京地铁,实际日收入只有60万元左右。经济发达城市尚且面临如此压力,其他城市地铁投资带来的财政陷阱更无需赘言。

  并且,在如此巨亏面前,“土地财政”现象恐有增无减。安邦咨询分析,一般而言,地铁站周边的房地产价格比同区域其他房地产价格要高出10%-15%,地铁立项,动工再到开通,都是房地产涨价的重要节点。以深圳为例,其地铁一号线开工建设的3年内,沿线物业租金涨幅高达2-5倍。

  更令城市规划专家们担忧的是,非理性建设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12月14日,深圳地铁1号线国贸站5号扶梯发生逆行伤人事件,致使25人受伤。而此类事故并非首次出现,仅据地方媒体公开报道,在过去一年中,深圳地铁建设已遭遇至少10多起事故。

  几乎参与全国所有地铁项目规划论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警告称,“现在地铁相互攀比十分严重,都在比公里数,希望在短期内竣工,尤其是出现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价、不合理合同和不合理方案四大问题,如此怎么能不出事呢?”

  王梦恕指出,地铁论证比较匆忙,客流量调查、地质情况的研究不够充分,本来要搞很多地质勘探,也因为时间紧迫而被压缩,工程就仓促开工,加之管理及技术人才梯队没有跟上,成了安全问题最大的隐患。

  “发展轨道交通,资金、人才和技术都是不容回避的难题,而安全建设更是必须放在首位。” 城市规划专家魏书华告诉记者,地铁建设不是“赶时髦”,也不是政府说建就建,而是要因地制宜,在合理规划的情况下有序进行。

Tags:地铁大跃进被指不为交通只为GDP 院士:存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推荐】【举报】【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广东新愿景:加快转型.. 下一篇新一轮贷款投放潮初现 ..

版权所有: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本站注册域名:www.gdmyfz.com 技术支持:7153
Copyright © http://www.gdm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26147号
联系我们广告联系招聘信息网上调查网站导航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