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叶明华)人才!还是人才!继“孔雀计划”后,深圳昨日又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深圳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到2020年,深圳人才资源总量要达到500万人,比2010年增长40%,结构更为优化等人才战略目标。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出席了会议。
“这是深圳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10年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在特区建设30周年的新起点上,专门推出这样一个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就是要在过去的良好基础上,通过人才政策的再优化,人才资源的再积聚,创新创业激情的再激发,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
现状:深圳全市人才总量达357万人
截至2010年,深圳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已经达到了357万,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03万人,技能人才222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8万人,党政人才4万人,社工人才1331人。在高层次人才队伍中,全职的“两院”院士7人,中央“千人计划”人才22人,广东省领军人才4人,深圳市领军人才1796人(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111人,地方级领军人才875人,后备级人才810人),研发人员29万人,海外留学回国人员近4万名。
“30年来,深圳的人才工作成绩显著,但时至今日,深圳吸引人才的体制机制优势已不如过去明显了,工资待遇也没有显著优势了。”王荣说,深圳此次史无前例制定长达十年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其目的就是再造深圳的人才优势,实现“移民城市”向“人才强市”的转变。
目标: 2020年人力资本占GDP比例将达15%
《纲要》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未来十年深圳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把深圳打造成亚太地区最具创新活力、最优创新环境、最具国际氛围的人才“宜聚”城市。到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人才资源总量将达到500万人,比2010年增长40%。人才结构更趋优化,人才效能明显提高,人才贡献率达到50%,人力资本占GDP的比例达到15%。
根据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深圳未来十年人才发展的“五大战略”和“九项重点人才工程”,其中,即将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探索建立的“人才特区”战略,排在了各项战略的首位。
据《纲要》透露,深圳首个“人才特区”将率先开展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人才政策法规、人才服务体系和人才综合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探索创新。“人才特区”将探索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吸引人才的薪酬定价机制;完善人才股权激励制度;推动出台配套政策,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产区交易平台,促进发展“金融+科技+服务”新业态,加快推进人才与国际资本、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的融合与对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探索试行便利的外籍人才永久居留权制度等等。
“前海人才特区的试验将为全市人才工作探索积累经验,条件成熟后推广到深圳全市。”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戴北方说。
■深圳(2011—2020)人才发展总体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开放引才、精心育才、科学用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求贤若渴、广纳英才的良好环境,引进和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突出的各类优秀人才队伍,实现人才发展、产业转型、人口调控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
力争经过十年努力,逐步形成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把深圳打造成为亚太地区最具创新活力,最优创新环境、最具国际氛围的人才“宜聚”城市。到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人才资源总量将达到500万人,比2010年增长40%。人才结构更趋优化,主要劳动力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35%,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394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3%、人才效能明显提高,人才贡献率达到50%。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良,人力资源投资占GDP比例达到15%,形成系统高效、扶持有力的创新创业环境,舒适宜居、配套齐全的生活环境和开放包容、竞争择优的人文环境。
■九大重点人才工程
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
2015年,重点引进并支持5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1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创业创新,吸引带动10000名以上各类海外人才来深工作。到2020年,建成一支符合深圳产业发展需求、自主创新能力强、国际竞争优势突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
客座专家“智库计划”
吸纳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产业领袖、管理大师、文化艺术大师等杰出专家,建立对深圳发展能够提供决策咨询支持的“智力脑库”。到2015年,各类客座专家年均流量达到300到500人次,到2020年,建成基本覆盖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客座专家库。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从2011年开始,采取多种形式,对市属国有企业、民营领军骨干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新社会阶层优秀人才每5年组织轮训一遍,利用境外培训资源,有计划地分批组织选派优秀年轻企业家到境外培训。
教育名师造就工程
到2015年,培养和早就20名以上在国内或省内享有较高声誉的名校长,200名以上在国内学科教学与研究方面能够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名教师,350名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深、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
文化菁英集聚工程
到2015年,各类文化名人名家总量达到150个,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一流创新创业团队20个。到2020年,各类文化名人名家达到200名,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一流创新创业团队50个,形成一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
公职人员能力提升工程
采取考察交流、挂职锻炼等形式,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公职人员到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城市和发达地区学习,着力推动广大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优化和管理理念更新。到2015年,建立15个以上覆盖各级各类公职人员的培训品牌项目。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公职人员能力提升体系。
技能精英培育工程
到2015年,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20家,培养各行业技能精英500名,到2020年,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50家,培养各行业技能精英1000名。
社工专业人才培新工程
到2015年,由政府资助购买的职业社工数量达到4000人以上,所有职业社会拥有初级社工师以上资格,中级社工师占社工专业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15%—20%。到2020年,由政府资助和购买的职业社工数量达到6000人以上,中级社工师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建成一支专业水准高、思想素质高、实务技能强的专业社工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