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长黄华华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省政府承诺今年将集中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这十件实事分别是:
1是向全省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
在今年1月中旬从省级价格调节基金安排1亿多元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的基础上,省财政再安排2.8亿元,向全省275万多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重点优抚对象每人一次性发放100元临时性价格补贴。
2 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实现25万贫困户、11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省财政拨款14亿元启动54万农村贫困户危房、泥砖房和茅草房改造。
3 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万人,促进创业10万人。组织培训本省农村劳动力80万人、转移就业125万人。
4 是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推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凭积分免费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办法。支持欠发达地区建设250所乡镇规范化中心幼儿园,支持和引导欠发达地区建设1000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新建扩建100所中等职业学校,提升500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省财政安排14.6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200元的政策;安排12亿元完善普通高校、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提高本科、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落实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免学费政策扩大至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措施;安排9.1亿元支持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政策。支持各地新建扩建40所特殊教育学校,扶持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乡村)。
5 是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完成改造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200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2间。10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国务院确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政策。加快建设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6 是扎实做好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工作。
全省新农保覆盖率达到60%。年底前70%以上地市开展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工作。全面解决困难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将所有大学生和中职技校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整体覆盖率达到95%以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将年家庭收入人均低于15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五保供养资金给予补助。落实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加快建设广东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省养老服务杨村示范基地,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园工疗站145个。
7 是加快城乡防灾减灾和环境工程建设。
加固达标江海堤围980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888宗,实现重大威胁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与治理84处,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和城市内涝整治试点。继续推进珠三角地区淡水河、石马河、佛山水道、深圳河以及东西两翼练江、枫江、小东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
8 是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
支持新建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0个,城乡社区文化室1800个。建设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个。
9 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推进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31万套,年底前解决现有登记在册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家庭的住房问题。将单亲特困母亲危房改造优先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新建渔民保障性安居房1000套。
10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各级财政投入15.3亿元解决农村3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5000公里左右通500人以上自然村以及敬老院、学校、农业示范基地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推进农村客运发展,基本实现全省100%镇有站、100%符合通客车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和100%有候车亭的目标。
媒体开放日江门代表表示
为群众办实事要建倒逼机制
南方日报讯 “为群众办实事,也要建立倒逼机制。”昨日,在江门团媒体开放日上接受记者采访时,省人大代表、江门市委书记陈继兴表示,春节后公开向社会群众承诺十件实事,并要求建立五大倒逼机制,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使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江门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幅15%。”在宣布江门市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后,陈继兴当众梳理了就业、社保、住房、扶贫、教育、城市建设、公共交通、新农村建设八方面的实事。“文化教育方面,推行农民工子女积分制入读公办学校的机制,确保100%解决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确保2011年底前100%完成改造任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100%镇(街)办有中心幼儿园;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教育;免费开放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星光公园、市博物馆”。“春节后,我们将通过新闻媒体向群众公开承诺十件实事,并公开征求全体市民的意见。”陈继兴说。
陈继兴还表示,江门要重点在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审批事项、民生实事、重大决策部署五个方面建立倒逼机制,确保为民服务目标的实现。“具体方式方法上,坚持以目标分解机制逼压力,以时间倒排机制逼进度,以督查督办机制逼落实,以考核追究机制逼争先,改进工作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形成坐不住、等不得的使命压力,以一股狠劲和拼命精神奋起直追,努力完成争先进位的赶超目标。”
【代表热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普惠民生更加注重困难群体
对于黄华华省长代表省政府承诺今年将集中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代表们认为,十件实事“一个雷,天下响”,各地各部门要将精神落到实处,体现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理念,从政策和资源上更注重向困难地区、困难群体倾斜。这是广东进入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重大制度安排,努力把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谈物价收入略高于低保也应补贴
“2010年,物价上涨太快,我们的调查发现七成市民感到因物价上涨生活质量下降。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承诺向全省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很及时很给力。”省人大代表、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俞雪花说。
俞雪花表示,必须管好用好价格调剂基金。要规范价格调剂基金的收支行为,完善基金管理制度,为政府临时价格补贴建立稳定来源;扩大临时救助范围,对家庭年收入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的低收入家庭,纳入政府补助范围,增发临时生活补助;尽快编制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动态检测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程度,为政府合理确定补助标准提供依据;在CPI持续上涨时间超过一年时,建议提高低保和五保户补助标准,将现有的低保边缘的低收入人群纳入低保救助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谈扶贫引导农民创新农业生产
如何创造性地完成扶贫?省人大代表、省烟草专卖局局长向晋成认为,广东是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应从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入手,增强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致富能力。
他举例说,省烟草专卖局着力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方式。2010年,全省烟叶产值比2009年增加了约2040万元,烟农净收入增加了约1250万元。
向晋成建议,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和配套宣传措施,确立农业生产经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方向。
“在将农民组织起来的过程中,要尊重农民主体意识。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向晋成说,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作用,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包办,引导而不代替”。
谈中小企建村镇银行解决融资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融资难。
为此,省人大代表、通大集团公司董事长黄琨建议,进一步加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要发挥好金融杠杆作用。一方面,要争取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快我省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的建设步伐,争取每个县都有村镇银行,这样可以通过本地银行解决中小企业部分融资需要。要改革财政扶持的方式,对小企业、小项目,建议以贴息、税费优惠、奖励等直接扶持模式为主,做强做大若干个市县级龙头企业,促使各地中小企业为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谈教育广东培训经费投入太少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引起了来自教育界的人大代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李玉忠的关注。“没有空话大话,让全省孩子们有书读,有好学校,在大学能学有用本领,有就业能力,能创业,我完全赞成这个报告。”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珠三角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也让常年关注职业教育的李玉忠产生了共鸣。他表示,如今广东已在构建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立交桥”上有所探索,“比如3+2专升本师资班,高职三年,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本科念两年的学生可以回到职业学校当老师,实现互通互联;又好比,教育部已经批准在广技师建中职硕士点,这意味着,在教育教学技能上不是很全面的中职老师,可通过中职硕士点的学习提升自身技能,提高自身素质。”
“江苏、浙江一年投入几个亿,而我们广东现在一年几千万的培训经费太少了,跟广东这么大的人口总量、经济实力很不匹配。”省人大代表吴颖民认为,省级财政要率先做出榜样,同时各地市也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按一定比例落实。
谈医改医德考核要有患者监督制
“病人就诊时往往被问到:‘你带了多少钱?’如果你如实回答带了多少钱,一些医生的‘真实水平’就展现了,你带多少钱他就开多少钱的药,令人不胜唏嘘。”来自清远英德市英红镇的基层代表钟有邻说,城里人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农民反映患病得不到及时医治,让人揪心。
钟有邻认为,要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就要建立起一套最严格的监控、监管机制。要以医德考核为重点,竖起医生基本医德的“高压线”,有相应的惩戒手段,执行“专职监管部门+患者(群众)”双重监督和考核制度,实行“淘汰制度”和“重入(被清出医疗队伍后又重新进入医疗队伍)制度”,加重医务人员触犯“高压线”的成本。这个机制建立得好还是坏,执行落实得严还是松,是医疗制度改革成与败的关键。
谈养老将农村空巢老人纳入社保
省人大代表、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认为,十件实事的重点是农村,农村的重点是公共服务设施和教育、医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十件实事的落实,将缩短城乡差距减少贫富悬殊,把有限的资源向贫困群体倾斜。
省人大代表、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俞雪花建议,要强化责任意识,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主要内容。“十二五”期间政府要加快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软硬件建设步伐,高度关注农村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养老服务问题,将空巢老人、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纳入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中。要针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基础薄弱的问题,加大财政投入比重,整合用好福利彩票公益金和慈善捐款,建设普惠型的养老院,有效解决农村养老床位不足问题。
谈社会救助农村低保线提至1500元
省人大代表、省民政厅厅长刘洪在分组审议时说,省民政厅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细化了9项民生工程。他介绍,在救灾减灾方面,今年将妥善做好去年受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工作,确保在春节前完成重建家园任务;推进省救灾物资中心仓库立项工作,完成35个县级救灾仓库建设;完善市、县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及管理制度;培育和发展救灾应急志愿者队伍,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动员机制。
“提升社会救助水平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刘洪表示,今年将完成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农村困难家庭纳入低保范围任务。争取提高财政对社会救助资金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推动建立低保标准与物价波动联动机制、低保标准科学调整机制;依法落实五保供养标准,力争大部分县(市、区)按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确定供养标准。
谈新农村村一级建设规划要归口
“这些年广东的农村新房子常见,但是整齐、漂亮的新村庄却不常见,往往是几个新楼中间夹杂着破破烂烂房,有的还不是瓦房。”省人大代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欧真志在云浮代表团分组讨论时感叹道。
欧真志表示,目前广东的新农村建设,村一级的规划、建设力度不够。“不是没有规划,其实很多村都是有规划的,只要上面有需要,村里可以随时交规划,但是规划了又有什么用呢?核心的问题是没有抓手,没有明确规划建设应该由农业厅还是由建设厅来落实,”欧真志话还没讲完,省人大代表、云浮市委书记王蒙徽就开始加入讨论。
“广东农村卫生条件差”、“珠三角好像天堂一样了,有的却是破破烂烂的”………如此气氛之前,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对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呼声很高。
本版撰文:周志坤 李强 赵杨 张胜波 曹斯
洪弈宜 陈枫 王巧桥